從一個孩子到一個受傷的大人

2023-02-10

文:音樂治療師雯琪

圖:網路

「那你有和你的老師或是家人抗議過嗎?」

「他們說小孩子不要想太多。」

不下十次 我在不知道怎麼愛或是保護自己的成人個案,有過這樣的對話。

在一次早療場域中,我聽到一位家長對著自己的孩子說了一樣的話

「這又不會怎樣,不要想太多。」

和家長晤談時,他表示因為自己很擔心孩子越想越煩腦,所以想要安撫他,這想法是出自於愛。但不知道為什麼,在一些孩子長大後,卻好像變成象徵著不被愛的印記?

長大的孩子受傷了

知道孩子受傷的家長 也受傷了

我有時候覺得語言與溝通真的好奇妙 也好重要,雖然都出自於愛

但是怎麼說或是怎麼溝通完全會帶領到不同的結果

我在想

如果今天孩子聽到

像是「你很傷心我感受到了,我願意陪你喔,但是我也想讓你知道,這是一件小事情,代表我們一起調整,或是深呼吸幾次,終究是會過去的喔。」

會不會就減少成為受傷大人的機會了呢?


或是有個機會,讓受傷的大人聽到自己的家人告訴自己

這只是溝通上的誤解,他們是非常愛你的,

會不會這個受傷的成人,更能正視自己的情緒與感受了呢?

最新文章

很開心跟大家分享,我在張老師月刊的「藝術心能量」專欄已經正式上線….快要一年了🤣!專欄的三篇文章,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「音樂治療在實務和生活中的應用」。

受邀到艾司摩爾(ASML)和證券公司,帶給員工音樂與舒壓的課程,過去也曾把這樣的課程帶進中科院與國家研究院。即使是四種截然不同的工作場域- 科技、金融、研究機構與軍方,員工們面臨與面對壓力與狀態,其實有很多重疊相似之處。在這裏舉其中一個想法與大家分享。
聽到「舒壓」這個詞,大家總是立刻想到「怎麼做?」。
但了解自身壓力狀態、發現壓力的展現,甚至面對壓力的情境,
是舒壓重要的卻常被忽略的一步。

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。那是因為台灣現行,並沒有完整音樂治療師資格考試,在音樂治療師的培育上,也正在努力建立系統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