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個音樂治療小常識

2019-08-16

文/圖/ 邱雯琪 

音樂治療越來越常聽到,但是你真的知道這是什麼嗎?
10個你不能不知道的音樂治療小常識!!!

1. 音樂治療是什麼?

音樂治療必須是由合格的音樂治療師 ,根據個案個別化的狀況,提供有文獻支持介入活動。而治療師與個案的關係建立,也必須是符合治療關係 (Therapeutic Relationship)。

2. 音樂治療可以幫助哪些族群呢?

根據美國音樂治療協會,有許多的族群可以受惠於音樂治療。以疾患分類有以下幾種:

  • 發展相關狀況 (例如 發展遲緩)
  • 學習障礙
  • 阿茲海默症或是與老化相關疾患
  • 藥品濫用
  • 腦傷/癱
  • 肢體復健需求
  • 急性/慢性痛覺
  • 孕婦
  • 精神疾患 

另外補充,有一些族群為高風險,也在音樂治療可以幫助的範圍喔。而有經過特別受訓的音樂治療師,可以幫助早產兒喔!

3.音樂治療可以達到什麼目標?

由於治療目標必須要根據個案的狀況而設定,在這裡大略提到一些可行之目標。
1. 認知能力

2. 溝通能力

3. 社會互動

4. 基本肢體動作

5. 自我察覺與情緒 

4. 在什麼時間點會需要音樂治療的介入呢?

在第三點的目標中,可以在三種時間點開始介入幫助喔:

  • 因疾患無法建立此能力
  • 因疾患失去此能力,需要重新建立
  • 因疾患,能力正在退化,需要延緩退化

5. 音樂治療師用什麼音樂?

任何類型的音樂都有機會被使用到。

在音樂治療的概念中,沒有任何音樂適用於任何人!(沒有莫札特最棒的說法)。
音樂在治療中是一個媒介,也就是說音樂的選擇除了要考慮個案的年齡以外,個案的喜好,還有音樂本身元素是否可以達到治療目標,都是需要考慮進去的。

6. 音樂治療師是怎麼訓練的呢?

音樂治療師的訓練就有如大家所熟知的各種專業,需要畢業於音樂治療科系,並且持有音樂治療師證照。
也就是說,必須畢業於音樂治療系/研究所/博士班 的音樂治療主修畢業證書!!
因目前台灣尚未有完整音樂治療系統,國內的音樂治療師多數是拿國外的音樂治療學位與證照。全球現在音樂治療師系統總整理,請看音樂治療師哪裡來

7. 音樂治療用什麼方式介入呢?

介入方式有很多種,大致可分為

  • 歌唱互動
  • 樂器互動
  • 音樂聆聽
  • 歌詞討論
  • 作詞作曲
  • 音樂即興創作
  • 意象引導

根據不同的需求,有些時候會交錯的使用,例如,唱歌時使用樂器互動〔1+2〕

8.音樂治療師不會提供的部分

音樂治療師無法做診斷,只針對個案的症狀與經醫生確診後的疾患做治療。

音樂治療師不提供任何侵入性治療,例如給予藥物 和打針..等。

9.怎樣的人不適合做音樂治療?

在音樂治療的概念中,使用音樂做為媒介,所以如果是極度討厭音樂的個案,或許這樣的媒材不會最適合的。但是對於音樂是喜愛或是很有興趣的人,即使不會演奏樂器和歌唱,也可以接受音樂治療。

10. 哪裡可以找到音樂治療師?

目前在台灣,基金會、社會服務單位和診所,還有醫院中的復健科、精神科、早療中心與安寧病房,都有機會找到音樂治療師。而在北中南都有許多行動音樂治療師,也有自己的工作室提供課程。

以上10點有沒有讓你離音樂治療更近了呢?

Reference

American Music Therapy Association
https://www.musictherapy.org/faq/

更多文章

很開心跟大家分享,我在張老師月刊的「藝術心能量」專欄已經正式上線….快要一年了🤣!專欄的三篇文章,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「音樂治療在實務和生活中的應用」。

受邀到艾司摩爾(ASML)和證券公司,帶給員工音樂與舒壓的課程,過去也曾把這樣的課程帶進中科院與國家研究院。即使是四種截然不同的工作場域- 科技、金融、研究機構與軍方,員工們面臨與面對壓力與狀態,其實有很多重疊相似之處。在這裏舉其中一個想法與大家分享。
聽到「舒壓」這個詞,大家總是立刻想到「怎麼做?」。
但了解自身壓力狀態、發現壓力的展現,甚至面對壓力的情境,
是舒壓重要的卻常被忽略的一步。